27日13時30分,剛剛結束午休,在哈爾濱市疾控中心,各部門工作人員只稍作休息,便繼續(xù)奔忙于各個崗位,疫情防控相關工作在有序、快速推進中……
核酸樣本接收
此時,一輛核酸樣本轉運車??吭趯S媒邮沾翱谇?。“第16批”,工作人員麻利地記下樣本的當天批次,并登記好這批樣本的“出身”——某航班、隔離點賓館。消毒、迅速接收、裝上推車……一批新鮮樣本被“快遞員”經(jīng)專用通道快速轉走。
實驗室大門
下一站,基因擴增實驗室。這個按國家標準建設、今年6月剛啟用的實驗室,猶如裝備了精良武器的獵人靜候著“獵物”。據(jù)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病毒檢驗科科長懷清杰介紹,實驗室從安全性、格局布置、硬件配備等方面都是很前沿的,目前,主要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。
PCR實驗室入口
在懷清杰的引導下,記者經(jīng)過一更區(qū)、二更區(qū)進行了“全副武裝”后,來到了核心區(qū)域——PCR實驗室。此時,走廊一側的一間實驗室內,四名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檢驗,在他們身后的推車里是剛剛運進來的近千管樣本,“看來,這又是一場將持續(xù)六七個小時的戰(zhàn)斗啊!”懷清杰微笑著說道。
緊張工作分秒必爭
在懷清杰講解下,記者透過實驗室與走廊間的透明窗,目睹了核酸樣本的檢測“旅程”。
消毒后的樣本進入實驗室,經(jīng)開轉運箱、開密封桶、開密封袋“三步走”程序后,檢驗員算是與病毒“短兵相接”了。
必要第一步是“震蕩”,樣本被置放在一臺稱為“震混儀”的小型機器上,充分震蕩,為的是讓病毒得到充分釋放,“這步好比炒雞蛋前將雞蛋打散”,懷清杰作了個比喻。
開蓋、加樣、關蓋
震蕩完畢,檢測員下一波操作如行云流水般展開:開樣品管蓋、加樣、關樣品管蓋,這樣的動作一天不知要重復多少次卻需次次謹慎。
下一步,對樣本進行核酸提取,“就是在承載采樣拭子的樣品保存液中精準地抓取新冠病毒”,懷清杰解釋道。
核酸提取
接下來,配置反應體系、加入提取的核酸,放入實時熒光定量PCR儀中進行擴增,這可理解為,把數(shù)量極少的病毒進行成千上萬倍的復制,方便最終找到病毒“元兇”。
擴增分析,通俗地講試劑盒里有可以找到核糖核酸的“偵察兵”,經(jīng)擴增儀找到之后擴大,就可以根據(jù)圖譜和數(shù)值分析出結果,。
檢測員進行擴增分析
最終,結果判定也就是報告環(huán)節(jié),懷清杰說,一般情況下一份核酸樣本4~6小時即“驗明正身”,但結果可疑無法判定時,檢驗人員還要以兩至三種不同靈敏度試劑,對可疑結果樣品進行復檢。
專注工作
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卻很熟練
采訪中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實驗室完全在密閉的環(huán)境中,且走廊內、實驗室內均有監(jiān)控環(huán)境值的儀表。“操作中,氣體外泄造成污染十分危險,所以,實驗室一直處于負壓狀態(tài),保證空氣單向流通。”懷清杰繼續(xù)說道,在此“硬核”保護下,加之每次進入實驗室都要著三層防護服、戴雙層手套,我們檢測組每個人的面部、胳膊上都有被層層包裹后出現(xiàn)的勒痕,經(jīng)常是手上的濕疹剛下去就又要“上崗”了,但相比能稍微休整一下、回家看看孩子和父母,這些又不覺得怎樣,“沒什么,習慣了?!比绱艘环萜D辛的工作被懷清杰輕描淡寫地描述著。
雙層手套被汗水浸濕
脫下防護服,檢測員的胳膊上布滿溝壑
隨時接樣、隨時檢測,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……哈市疾控中心檢驗檢測組這支隊伍,耐得住寂寞、經(jīng)得起考驗:寂寞來自進入實驗室一次,就要在三級防護服憋悶下一呆五六個小時;考驗基于自去年發(fā)生疫情以來,經(jīng)他們手檢測的核酸樣本已近20萬份計40余萬人。
檢驗,一直在進行
文/記者 劉莉 攝/記者 張澍
版權聲明:未經(jīng)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